携手共进,护航成长 ——普集街道社工站困境儿童帮扶案例

发布者:章丘区普集街道社工站                   点击数:468                   发布时间: 2024-05-07

一、案例背景

小雅(化名),女,14岁,初中在读。小雅的父亲今年35岁,患有先天性肾衰竭、多囊肾、糖尿病等多种并发症,身体虚弱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生活没有经济来源。面对疾病和生活的双重打击,小雅父亲陷入了悲观厌世的情绪低谷。小雅的母亲是一名肢体二级残疾人,不幸于2023年7月去世。小雅的奶奶去世,爷爷与其父亲关系恶劣,经常发生激烈争吵。

小雅的父亲虽然在普集中学附近为女儿租赁了一个宿舍,但由于自身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他几乎无暇顾及小雅的生活和学习。小雅只能独自一人在宿舍中生活。近期,小雅的父亲病情加重,出现体虚、呕吐等症状,急需入院治疗低蛋白症和贫血。

这个家庭目前面临着诸多困难:

(一)经济问题。小雅父亲的重病需要定期就医和用药,这无疑加重了本就拮据的家庭经济负担。

(二)教育问题。虽然小雅就读于普通初中,但家庭无力承担额外的教育支出,导致小雅在学习上缺乏竞争力。母亲的离世和父亲的疏于管教,也使小雅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学习成绩一直徘徊在中等偏下水平。

(三)家庭关系紧张。父亲由于身体原因,对小雅疏于照顾,父女关系日渐疏离。同时,小雅爷爷拒绝为小雅父女提供住所和经济帮助,父女俩无法得到亲人的支持,使小雅的内心更因此蒙上阴影。

二、需求分析

(一)个人层面。小雅丧母,父亲又重病缠身,她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心理发展和人格塑造容易出现偏差,急需得到情感上的关怀和生活上的照料。

(二)家庭层面。这个家庭面临着多重困境:经济拮据、亲子关系疏离、代际矛盾突出。父亲重病,失去生活来源,却要承担女儿的抚养和自身的医疗开支,生活难以为继。父亲与爷爷矛盾重重,无法得到家族支持,生活更加举步维艰。

(三)社会层面。小雅来自贫困家庭,家长无力给予充分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关爱。作为未成年人,小雅难以独立应对生活和学业上的困难,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与帮扶。

三、服务策略

(一)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深入了解小雅家庭状况,准确评估需求,提供个案管理服务。运用家庭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修复亲子关系,化解家庭矛盾。

(二)运用多方联动工作机制,整合教育、民政、妇联、慈善等多部门力量,为小雅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救助服务。

(三)针对小雅的具体困境,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从健康、教育、心理、家庭关系等多个维度入手,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四)链接和动员社会资源,争取学校、医疗机构、公益组织等多方支持,形成帮扶困境儿童的社会合力。

四、服务过程

(一)初步介入:建立关系,评估需求

社会工作者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关注小雅及其家庭的优势和资源,而非问题和缺陷。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与小雅及其家人取得联系,运用倾听、同理心等技巧建立专业关系,营造互信的环境。在建立关系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对小雅的生活状况、家庭环境、身心发展等进行全面评估。运用生态系统理论,从微观(个人)、中观(家庭)、宏观(社会)三个层面分析影响小雅健康成长的环境因素,找出主要问题和需求,明确服务重点。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研究策略

基于需求评估结果,社会工作者与小雅及其家人共同制定服务计划。根据服务对象问题的紧迫程度和家庭的承受能力,将服务目标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层次:短期目标聚焦于稳定小雅的生活,满足其基本生存需求;中期目标着眼于提升小雅的学习能力和心理韧性,激发其成长潜力;长期目标立足于增强家庭功能,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服务策略涵盖经济援助、医疗救助、教育帮扶、心理疏导、家庭辅导等多个方面。社会工作者运用整合取向理论,链接政府、学校、医疗机构、慈善组织等多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帮扶合力,以满足小雅及其家庭的多元需求,确保服务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落实服务:直接介入,间接支持

1.落实低保和困境儿童救助政策,为小雅家庭提供经济支持

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申请低保和困境儿童救助,为其家庭提供经济支持。社工与普集民政所在入户走访、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小雅家庭符合低保条件,遂协助其申请低保救助。2023年8月起,小雅和父亲被纳入低保,每月可领610元救助金。考虑到小雅的特殊困境,民政所进一步将其认定为重点困境儿童,自2023年9月起,小雅每月可获得1865元补助。 

2.链接多方资源,提供医疗救助和教育帮扶

社会工作者发挥资源链接者的角色,积极动员各方资源支持小雅及其父亲。

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联系医疗机构为小雅父亲提供体检和治疗,改善其健康状况。街道领导也对小雅家庭高度关注,多次组织入户慰问,章丘慈善总会和凌云公益组织共捐助6000元,用于其父亲的医疗救助。

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运用生态系统理论,重视学校环境对小雅成长的影响。社会工作者与学校密切配合,关注小雅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社会工作者两次来到学校,与班主任、校心理咨询老师沟通小雅的近况,为小雅提供心理咨询和情感支持,运用优势视角,挖掘小雅的潜力,鼓励她自立自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社会工作者也协助小雅参加课后辅导和假期培训,提高其学习成绩,并定期与班主任沟通,跟进小雅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 

3.修复家庭关系,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针对小雅家庭内部矛盾突出,亲子关系疏离,父子代际冲突严重的情况,社会工作者从家庭结构、角色功能、沟通模式、情感联结等方面入手,帮助其修复家庭关系,增强家庭韧性。

社会工作者多次入户,耐心疏导,化解矛盾。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技术,帮助小雅父亲与爷爷学习有效沟通,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学会换位思考,重建互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父子俩的关系明显缓和。 

社会工作者也开展亲子活动,如亲子游戏、家庭日等,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创造父女沟通交流的机会,增进感情。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小雅与父亲的心理距离逐渐拉近,家庭凝聚力不断增强,家庭氛围日益和谐。

四、服务成效

(一)通过落实低保和困境儿童救助政策,小雅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经济压力明显减轻。

(二)在医疗救助和教育帮扶下,小雅父亲的身体状况逐步好转,小雅的学习成绩和心理状态也有显著提升。

(三)经过社会工作者的辅导和疏导,小雅家庭成员的沟通更加顺畅,亲子关系、代际关系明显改善,家庭氛围更加温馨。

五、服务反思

(一)困境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和呵护,帮扶工作必须从家庭入手,通过为家庭赋能,营造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环境。

(二)帮扶困境儿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社区等多方通力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三)对困境儿童的关爱救助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建立动态管理和定期回访机制,持续跟进,巩固成效。

(编辑:普集街道社工站刘云、刘君泽、高晓煜)


发文单位 : 济南市快乐一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