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山街道社工站“以爱润心,助残无碍”—残疾人个案服务介入案例

发布者:天桥区无影山街道社工站                   点击数:462                   发布时间: 2024-05-15

一、背景介绍

服务对象徐老师(化名),男,今年58岁,肢体二级残疾,用轮椅辅助行动,身患心脑血管疾病,常年吃药,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平时和老伴一起生活,几乎不出门,缺少社会支持网络。儿子和儿媳住因工作繁忙,距离较远很少回来看望,对其无法照顾,平时只由老伴一人照顾,老伴年龄越来越大,因长期照顾服务对象,身体状况欠佳,经常感觉力不从心。服务对象的家庭照护问题日益突现。身体的疾病加上家庭的原因,导致徐老师这段时间心情低落、无助。

二、预估分析

社会工作者通过入户走访调研, 主动接触服务对象, 并及时向居委会工作人员、服务对象邻居及服务对象本人详细沟通, 了解到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及需求。

(一)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

1.生理方面: 服务对象肢体残疾,日常生活行动不便,影响其出行、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2.心理方面:服务对象因肢体残疾,产生自卑感,缺乏生活的信心,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感觉拖累家人,经常有负面情绪;

3.认知层面: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交谈过程中, 发现服务对象自我认为身体残疾影响了他的社交,外界对他有偏见和歧视;

4.经济层面: 服务对象家庭生活来源单一, 主要依靠残疾人津贴和老伴打零工补贴家用, 经济压力较大;

5.社会层面: 服务对象因行动不便,很少出门,接触不到外界的人和信息,社会支持网络薄弱。

(二) 服务对象的需求分析

1.情感支持的需要:服务对象因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儿子不经常回来看望他,内心感到痛苦、迷茫、无助。

2.生活照顾需要帮扶:服务对象日常生活常年由老伴对其照顾,老伴因年龄越来越大,身体欠佳,照顾能力下降,需要人帮忙照顾服务对象。

3.社交活动的需要:服务对象因肢体残疾,不方便外出,接触不到外界的人和信息,也没有适合的社交活动。

4.日常生活帮扶的需要:服务对象行动不便,老伴身体欠佳,日常生活需要帮助,如外出就医的需要。

(三) 服务对象的生态系统图

三、服务目标

(一) 介入目标:

1.阶段性目标:

(1) 第一阶段:

1.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2.协助服务对象宣泄不良情绪,为其进行情绪疏导

(2) 第二阶段:

1.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对服务对象子女电话会谈,通过感情支持等技巧, 协助服务对象获得更多家庭情感支持,增强生活信心。

2.提供信息传递,链接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申请家护服务,减轻服务对象家属的照顾压力。

(3) 第三阶段:

1.提供日常生活帮扶,陪诊服务,解决服务对象日常行动不便的问题。

2.链接医疗志愿者,提供健康医疗辅助服务,促进服务对象身体康复。

2.长期目标:

(1) 开展心理关怀,帮助服务对象缓解情绪压力,增强其生活信心;

(2) 链接各方资源,构建多角度社会支持网络,为服务对象照护者提供喘息服务,生活帮扶。

(3) 链接医疗志愿服务队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医疗辅助服务,促进案主身体健康;

(4) 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提供生活帮扶。

(二) 介入策略:

1.理论依据

(1)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视角认为, 人是主动的、有目标和目的发展主体, 从 小到大划分为微观、中观、宏观系统。生态系统理论认为, 个人或家庭出现问题的根源不单是个人的内在原因, 多数情况下是因缺乏环境资源所致。服务对象生态系统较薄弱, 社会工作者以图形的形式呈现 出来, 为制定计划奠定关键基础。

(2) 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指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 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生活援助、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该理论将正式非正式团体纳入社会支持范畴, 强调要强化群体之间互动, 该案例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支持理论, 通过链接志愿服务队等形式, 建立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 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帮扶服务,为其家属提供喘息服务, 构建服务对象的支持系统。

2.服务思路图:

 

四、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1.建立信赖关系, 从而建立专业关系, 需求预估和服务初步开展, 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正式开展服务之前, 已与居委工作人员、服务对象邻居及服务对象本人了解到服务对象的大概情况, 且与服务对象进行了两次通话。初次面谈, 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倾听、同理等社会工作技巧, 进一步收集服务对象资料, 引导其打开心扉, 倾听其内心的想法。

 

2. 引导服务对象释放不良情绪, 协助服务对象获得家庭情感支持。面谈中,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和心理压力,社会工作者运用同理心、澄清、摘要等技巧, 协助服务对象释放不良情绪, 增强生活信心。深入了解服务对象家庭支持系统网络, 由于服务对象儿子常年在较远地居住,不常回来看望,服务对象心情失落,内心孤独,社会工作者充当关系协调者的角色, 与服务对象儿子电话会谈, 通过家庭感情支持等技巧, 促进相互之间的支持与理解,获得家庭温暖与关爱。

 

第二阶段:

1.提供政策信息,链接社会资源,申请家护服务,提供喘息服务。本次服务社会工作者链接云天使护理院工作人员张老师, 为服务对象 申请家护服务,减轻服务对象家属长期照顾各种压力。

2.提供生活帮扶服务,社会工作者提供陪诊服务。本次服务社会工作者陪同服务对象到医院复查身体,解决服务对象出行不便的问题。

  

第三阶段

1.链接有利社会资源, 协助服务对象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系统,为其提供健康医疗辅助服务及日常生活帮扶。社会工作者链接社会志愿组织, 对服务对象进行点对点帮扶, 社会组织志愿者会定期为服务对象上门测量血压、血糖和打扫卫生,促进其身体康复和减轻服务对象家属的生活压力。

 

2.回顾整个服务过程, 评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服务对象同意结案, 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进行评估后, 服务对象获得了家庭情感关怀,增强了生活信心,表示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社会支持网络得到增强, 缓解了服务对象家属的照顾压力和生活压力,个案结案。 

五、案例评估

(一) 过程评估:

第一阶段评估: 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了充分的信任, 面谈 时, 服务对象会主动与社会工作者聊家常, 明显敞开心扉, 诉说心事 时也不再犹豫不决, 可以放松的表达不良情绪; 家庭情感关系在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下有所改善。

第二阶段评估: 社会工作者提供有利的政策信息,链接了云天使护理院,帮助服务对象申请家护服务的机会。服务对象心里非常高兴,服务对象担心老伴照顾自己的压力得到解决,情绪也变的稳定。

第三阶段评估: 通过链接医疗志愿服务队,定期入户进行健康检测和生活帮扶,服务对象的身体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医疗辅助服务,服务对象表示焦虑情绪减少, 面对生活的态度更加积极, 信心有所增强。

(二) 成效评估:

1. 目标达成情况

(1) 服务对象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增强了对生活的信心,整个人情绪也趋于稳定。

(2)服务对象家庭关系变得密切,服务对象情绪得以释放,大大减轻了服务对象的心理压力,其情感需求得到支持,缓解了因长期见不到儿子带来的孤独感。

(3)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得到增强,社工站及医疗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支持网络给服务对象家属提供了更多的喘息时间,从源头解决了服务对象家属的照顾压力。

(4)通过社工链接医疗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健康医疗辅助服务,服务对象的身体康复得到了有力支持。

2.后续跟进情况

自结案后,社会工作者时常电话回访服务对象现状,其面对生活更加积极阳光。服务对象虽肢体残疾,行动不便,但通过已构建的社会支持网络,身心问题得到极大解决,家属的照顾压力得到了缓解,服务对象能以更积极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3.生态系统图变化

六、专业反思

在整个个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主要遵循服务对象自决原则,相信服务对象有改变的能力。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社会支持系统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优势视角等理论,链接多方资源,将侧重点放在服务对象及其家庭中,以需求为导向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

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主要以需求为导向,健全五社联动,发挥多方资源作用,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向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求,与其共同制定各项服务环节,相互信赖。社会工作者怀着共情的心态倾听服务对象内心感受,疏导服务对象身心压力,帮助服务对象整合资源,改变其原有的不良心态,使服务对象重拾信心。

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不足: 一是因实际情况的缘故,实践与计划存在一定偏离,有些服务并未完全按照计划进行,但服务目标明确,不曾改变;二是专业方法运用不够熟练,且单一,还需进一步提升专业方法,以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服务。


发文单位 : 济南市天桥区慈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