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未来——社区儿童主任赋能小组工作案例

发布者:天桥区天桥东街街道社工站                   点击数:777                   发布时间: 2024-06-06

一、政策依据

截至2022年9月8日,全国共配备5.5万名儿童督导员、66.7万名儿童主任。然而,儿童主任政策发展至今,在基层落实中还存在整体力量配置不足、责任落实不到位、队伍能力素养不高等问题。在制度实际推行的过程中,面临着人员缺失、工作人员专业度不够、补贴和薪酬制度难以到位等问题。儿童主任制度仍需基于乡村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建立健全专业化的培训体系,推动儿童主任岗位专职化发展。这些儿童主任在保护儿童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儿童主任队伍的专职化建设。2016年,国务院正式发布意见,首次提出建立“儿童福利主任”队伍。同年,民政部决定将儿童主任队伍推广成“百县千村”计划。习总书记多次提到,维护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合法权益是民生大事,对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要给予特殊关爱。扎实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关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是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儿童主任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保障儿童的权益。

二、需求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自行设计的调查内容逐项向社区儿童主任及社区一线工作人员询问填写。并当场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社区调查问卷10份,收回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为100%。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相关儿童工作的需求情况。

三、问题分析

儿童工作问题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包括焦虑、抑郁、自闭症、学习困难等。这些问题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进行评估和治疗。

2.儿童保护问题:虐待、忽视、霸凌等儿童保护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社区、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

3.儿童教育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努力解决。

4.儿童权益保障问题:儿童权益保障法规和政策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够,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5.家庭教育问题: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困惑和问题,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针对以上问题,儿童工作者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解决,通过掌握儿童工作政策与技巧,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其次,加强街道与社区、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合作,共同解决儿童保护和教育问题。

四、服务方向

提升社区儿童主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开展培训、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社区儿童主任掌握儿童成长发展特点、儿童权益保护、沟通技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增强社区儿童主任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组织活动,如组织亲子活动、开展个案工作等,帮助他们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社区儿童主任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组织活动,加强社区儿童主任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共同为社区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

引导社区儿童主任关注新兴趋势,提升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分享最新的儿童工作领域的动态和趋势,帮助社区儿童主任了解新的理念和方法,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针对儿童主任们的实际需求和问题,制定符合他们需要的培训计划和指导方案:通过了解儿童主任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和指导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建立合作关系:与社工、街道未保站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社区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综上所述,社区儿童主任赋能小组的服务方向是提升社区儿童主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关注新兴趋势并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强化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并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和指导方案。同时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社区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五、理论依据

社会学习理论: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是角色扮演用于塑造个体行为的理论基础。小组组员均为同质性服务对象,在小组活动过程中,一是通过小组的活动内容,学习儿童权益政策、理论,加强对儿童工作的认识;二是通过与其他组员的互动,相互学习如何处理儿童工作中出现的特殊情况的技巧,取得组员间的相互支持。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同时受环境和个人的认知与需要的影响。在社工活动的实施需要每个小组组员的积极参与,组员不仅可以通过社工讲授中的榜样示范进行学习,因此,每个组员既是行为观察者,也是被观察学习者,进行观察学习,增强个人的社会适应性,促进个人成长。

六、小组目标

总目标: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社区儿童主任赋能活动,与街道、社区形成“三方联动”,充实儿童工作力量,帮助儿童主任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儿童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工作能力,从而为社区的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分目标:

1.提升组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组员掌握儿童成长发展特点、儿童权益保护、沟通技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2.发掘小组成员的自身特长,从优势视角出发看到其他组员的优势,激发小组成员参与儿童 服务的积极性。

3.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帮助小组组员熟悉、了解小组工作。

、小组分析

1.小组开展初期:该阶段由于前期组员们经过共同参与一系列的服务活动以及培训等经历,彼此之间较为熟络,因此社工让组员在自我介绍时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进行介绍,使大家又进一步加深了了解。这种介绍形式不仅能互相增加组员彼此之间的认识,还能找到与自己兴趣相似的组员,增加熟悉感。

2.转折阶段:该阶段,因为活动场地冲突,征求了组员们意见,更换了活动场地。社工引导组员们要多沟通,减少误解,同时也感谢组员们的意见,让社工看到活动仍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并引导她们看到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对团队的发展作用。

3.成熟阶段:该阶段,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大大得到提升,更加愿意投入到小组中,积极分享互动。社工组织组员们进行救护包扎练习,组员之间能够积极进行沟通协作。让组员意识到团队意识和协同能力非常重要,团队多互动沟通,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跟困难,达成服务目的。

4.结束阶段:该阶段,组员们总结了参与小组的收获以及感受,组员们都表示很有收获。各位组员都表示今后也会将儿童和小组工作所学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希望能有多个类似的小组或培训,继续提升他们的能力。社工也为组员们介绍了社工站接下来的服务,欢迎各位组员今后的积极参与。

八、目标达成情况

根据社工的观察,组员经过半年多的相处以及磨合,感情较深厚,因此在小组中参与度较高,会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及想法,从而在小组中很好的学习了儿童和小组工作知识和技巧。同时,社工让组员们共同练习所学儿童知识权益也很好地促进了组员的沟通和协作。本次小组不仅很好地促进了组员之间的沟通,也进一步提升组员凝聚力,提高他们的归属感。

九、工作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儿童主任赋能小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困境儿童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儿童主任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工作中的挑战。

1.良好的团队发展除了定期开展团建活动之外,提升团队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促进团队的良性沟通,本次小组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鼓励儿童主任们分享工作经验、交流心得。通过团队协作,大家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服务质量。

2.社工邀请较沉默的组员协助社工部分事项,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实际上也增加了他们对小组的投入程度,促进他们更积极参与小组,有助于小组的良好运行;

3.社工通过观察以及组员们的建议也了解到自己所设置的团队游戏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社工在这个过程中也进行了反思并获得成长。因此本小组不仅让组员有所成长,也让社工有所成长。


发文单位 : 济南市天桥区天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