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探索青少年线上情绪疏导小组服务案例

发布者:槐荫区中大槐树街道社工站                   点击数:4265                   发布时间: 2023-02-27

一、小组背景

近年来,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兴趣逐渐增强,对参与社区治理展现出少年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随着社区青少年参与规模的不断扩张与发展,社工发现青少年志愿者的发展也存在着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青少年参与社工服务在组织管理上比较松散。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的时间大多在寒暑假,日常可支配时间有较大的限制,在管理上与老年志愿者定期参与志愿活动相比,管理上比较松散,青少年志愿者内部对志愿服务项目归属感和动力较低。

二是参与动机和需求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在“减负”的背景下,青少年学业压力依旧存在。青少年参与社工服务的目的主要围绕“你能提供给我什么”,主动地去志愿服务也大多需要社工的引导和陪伴。

三是对负面情绪的自控力较弱。本小组开展的时间为2022年12月—2023年1月,在开展小组前夕,疫情形势严重,青少年与其家人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数和病程大多严重,青少年的负面情绪比较大,不知道如何自我调整和宣泄。

基于以上背景,槐荫区中大槐树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社工站”)考虑到疫情之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果长期频繁的低落情绪不能及时的得到缓解与释放,很容易对将来的学习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了解青少年的情绪发展特征与主要的情绪状态,以疏导情绪状态为起点,丰富其业余生活,增加参与社工服务粘性,为后续引导参与志愿服务奠定基础,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二、分析预估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从青少年个人发展来看,每个层次对应的需求都各不相同。根据五个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划分出四类青少年志愿者孵化方式:

1.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满足“低层次”需求,社工以启蒙此类青少年志愿精神为切入。

2.社交需求:满足对“社交”的需求,社工为其提供参与志愿服务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3.尊重需求:满足“获得尊重”的需求,通过表扬激励,给予青少年志愿者正向的反馈。

4.自我实现需求: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引导青少年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而实现自我价值。

(二)理论框架与需求分析

社工通过电话访谈的形式,与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访谈,了解青少年的需求。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青少年的需求社工分析如下:

1.生理需求:受疫情形势影响下的青少年,希望自己和家长身体健康,能够尽快康复。

2.社交需求:青少年长时间居家养病、上网课,生活中能够沟通聊天的同龄人几乎没有,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需要一定的社交排解孤独情绪。

3.尊重需求:除了基本的生活需要外,青少年还渴望与同龄人的沟通交流。

4.自我实现需求:在一个特殊的、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面对疫情、面对疫情中自己的生活,青少年会产生自身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在他们内心深处,渴望表达自我,希望自己的经验也能对他人有益处。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在疫情形势转变、“大小”朋友转为居家工作和网课的背景下,为了满足青少年外出活动减少、长时居家上网课活动范围受限、各类压力和情绪无处发泄等需求,社工将线下服务转为线上成为青少年的现实需求,也是当下形式所需。

2.通过青少年线上情绪疏导小组为途径,为青少年志愿者提质增能,搭建志愿服务成长平台,促使中大槐树街道的志愿者不仅数量有保证,质量更优秀。

3.利用青少年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引导志愿者家长对社工站和社区活动产生好感和兴趣,培育志愿家庭。

(二)介入策略

1.链接高校志愿者资源。社工站积极链接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研究生资源,为青少年线上支持小组工作开展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在特殊时期,社工需要思考如何发挥“小杠杆撬动大能量”作用,将社工自身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与外界资源联动,形成优势互补,满足青少年所需

2.开展线上支持小组,正确选择线上工具。一是适合本场活动形式,能满足活动所需,如视频互动、直播回放等;二是操作便捷。青少年参与活动步骤简单,最好点击链接即可参与;三是使用频率高。

四、服务实施过程

本次夏令营分为两个活动阶段,第一阶段是2022年12月份开展的“‘疫’路‘童’行,健康相随”疫情线上支持小组,传递疫情防控经验、聚焦青少年情绪疏导;第二阶段是2023年1月份开展的“兔”飞猛进,炫彩新冬冬令营,作为“‘疫’路‘童’行,健康相随”疫情线上支持小组的延续和再拓展,以分享春节民俗作为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途径。

(社工链接高校志愿者资源,商讨线上小组活动方案)

(一)活动前期:明确需求,做好充分准备

1.精准需求对接,从青少年需求出发确定主题

社工组织线上活动由于受到空间距离的限制,无法面对面获得青少年反馈,因此找准青少年需求,从青少年需求出发确定活动主题更加重要。在活动准备阶段,社工站将“如何确定活动主题”分解为如下几个步骤“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找准需求-确定目标”。

社工分别于活动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采用电话访谈的形式,调研青少年及其家长需求,第一阶段:社工发现,部分青少年近期受紧张的疫情防控情绪所影响,出现烦闷焦虑的情绪。因此社工站决定开展青少年疫情防控线上支持小组,从青少年角度出发带他们了解疫情防控知识和经验,缓解“未知”带来的焦虑不安,学会如何应对。第二阶段:作为第一阶段的延续和拓展,青少年将需求从情绪疏导转变为求知表达,渴望与外界、同龄人建立更多链接和交流。

2.服务设计合理,提升居民互动与参与感

社工开展线上服务不同于一般的线下服务,需要充分考虑每一个环节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是否适合在线上进行。在线上服务过程中,社工无法面对面观察青少年参与情况,因此在开展线上活动时应更加注重互动环节设计,提升居民参与感与互动性。以本次青少年疫情防控线上支持小组为例为大家分享线上服务环节设计:

(服务设计合理,提升居民互动与参与感)

 

3.正确选择线上工具,保障活动顺利进行

线上活动成功开展的基础是硬件支持,在确定好活动主题后,就需要确定线上活动工具。对于线上工具件的选择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①适合本场活动形式,能满足活动所需,如视频互动、直播回放等;②操作便捷。青少年参与活动步骤简单,最好点击链接即可参与;③使用频率高。最好是青少年常用的软件或小程序,参与活动更流畅方便。在选择好线上工具后,社工需要提前对其各项功能备足功课,确保对线上工具的熟悉度,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4.积极链接资源,“小杠杆撬动大能量”

积极链接各类资源,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中大槐树街道社工站积极链接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研究生资源,为青少年线上支持小组工作开展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在特殊时期,社工需要思考如何发挥“小杠杆撬动大能量”作用,将社工自身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与外界资源联动,形成优势互补,满足青少年所需。

(二)活动中:即时反馈,提高积极性

(社工开展青少年线上情绪疏导小组)

1.提高积极主动性

高校志愿者通过图片与视频演示、提问与分享的形式,引导青少年积极思考与提问,引导他们说出疫情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于当下社工开展活动的所思所想。并且,社工与高校志愿者及时关注到青少年情绪的变化,并及时疏导。

当青少年在小组中表现积极主动时,社工与志愿者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青少年在鼓舞下会更加愿意分享自己所思所想,更加愿意参与到活动中。

(高校志愿者对青少年进行实验演示)

2.培养归属感

2022年是济南疫情形势较为严峻的一年,青少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上网课度过的。因此,他们普遍存在与同龄人交流少、缺少沟通交流与自我表达的状态。基于此,获得心理上的认可和接纳,特别是来自同龄人之间的认可和接纳,是当下青少年特别迫切的需要。

社工以运营线上活动小组为载体,促进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增进了解,得到群体归属感的体验。在小组中结交朋友,收获乐趣,增加其对志愿服务的粘性。

(社工引导青少年主动提问)

五、总结评估

(一)从青少年成长需求出发,为青少年志愿者提质增能

社工站依托冬令营线上小组开展青少年服务,搭建青少年志愿服务成长平台并建立青少年志愿者队伍,不仅为青少年提供情绪疏导服务和交流互动的场域,也为辖区内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和实践奠定基础。更为辖区青少年提供了参与社区治理和社会事务的平台,促进青少年发挥主人翁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志愿精神。促使中大槐树街道的志愿者不仅数量有保证,质量更优秀。

(二)注重青少年自我实现,带动参与志愿服务

开展青少年冬令营线上小组,在疏导青少年心理和情绪、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也会将一些社区治理议题带给她们思考,潜移默化影响青少年在平时也能发挥志愿者作用,而不仅仅只是暑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街道文明建设培育出来更多志愿者生力军。推动中大槐树街道志愿者队伍建设,改善中大槐树街道志愿者队伍年龄断层问题,真正做到做到青黄相接、后继有人。

六、专业反思

(一)注重服务对象本身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青少年作为被家庭关注点中心和重点关注对象,在家庭中往往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本案例中,社工以小组活动为抓手,旨在通过满足青少年自我表达的需要,实现其“助人自助”的志愿者美好意愿,提升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积极性,进而带动整个家庭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二)情感激励要善于变通创新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如果某一种需求得到满足时,那么这种需求就不再起到激励作用了。社工在组织小组活动之前,就要调研青少年及其家长的需求和现实情况,根据需求制定合理的小组计划。青少年需要沟通和社交的平台,需要表达自我的舞台,需要有人真正走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他们做朋友,希望得到大家的尊重,以此获得一种满足感。

在满足青少年各种需求的情况下,青少年才愿意真的接纳社工开展的小组,不仅仅是“参与”,更是成为小组中的一份子。

(三)加强情感文化建设

文化是作为志愿者组织中的一种无形的资产,文化可以使人能够起到教化作用,可以提高凝聚力。使组织内部人员形成合作、相关互爱等。

社工在前期调研阶段,青少年及其家长对社工向他们表现出的关心关爱,表现出了极大的感激和感动。社工延续这种“助人自助”爱的传承,在整个小组活动中营造关心关爱、互助的良好氛围,建立志愿者内部间的情感文化,从而对青少年产生激励作用,突出以“情”作为纽带,让“爱”成为激励青少年的一种重要途径。并且,通过引入燃放烟花爆竹等社区议题的讨论,进而启发青少年爱家园、爱社区,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情感文化的建设,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强化志愿间的心理契约,激发大家拥有更高的热情参与到社区服务中去。

 

图片、文字编辑:中大槐树街道社工站 范维燕


发文单位 : 济南槐荫积成社区社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