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村民熟知的小刘”

发布者:槐荫区吴家堡街道社工站                   点击数:1010                   发布时间: 2024-09-14

“小刘和俺们庄的这些老人,熟的就好像他本身就是这个庄的人”村书记这样评价小刘。从不了解,到和老人们熟的像“一个庄的人”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刘鑫昆作为专业社工的坚持。

做好前期筹备工作,增加老人参与意愿

“暖暖的厨房”农村困难老人助餐项目最初落地实施的阶段其实并不顺利。筹备阶段,大到各种硬件设施的采买,小到诸如蒸饭箱等厨房电器的使用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此外,在试运营过程中,听到厨房就餐不是免费的,村里很多老人觉得自己在家对付一口就行,认识上产生抵触。

面对这两大难题,小刘积极应对,前期工作繁杂,小刘就带领项目团队联动村委将厨房前期筹备工作分类后一样一样的解决。为了让老人们了解到项目的初心,小刘组织曹家圈村困难老人外出游玩,在旅途中与老人们拉近距离,也通过简单易懂的介绍帮助老人们进一步了解“暖暖的厨房”项目。此外,小刘还组织老人们开展茶话会,为老人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鼓励老人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让“暖暖的厨房”成为“老人们的厨房”,初步建立起老人们对于“暖暖的厨房”的认同和信任,以此来增加老人们的参与意愿。

茶话会倾听老人建议

 

规范就餐程序,营造温暖氛围

试运营期间,为了让厨房更加完善,小刘作为观察者观察就餐老人的一举一动,发现就餐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排排坐的吃饭方式空间有限,有的老人会因为位置产生矛盾;每次吃饭前是老人自己拿着饭卡刷卡取餐,但有的老人腿脚不方便……针对发现的这些问题,小刘立马想办法解决,改变吃饭方式,从排排坐变为绕圈坐;针对不同的老年人采用不同的打卡方式,腿脚方便的自己打卡端饭,不方便的由厨房工作人员为他端饭并打卡等等。试运营结束后,备菜-做饭-盛饭-打卡端饭-吃饭-收餐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厨房运营基本规范化。

为了让农村困难老人吃的“有温度”,小刘还带领项目团队联动村委打造了“暖暖的厨房”文化墙,设置约定墙,和老人们就厨房就餐规范达成共识;设置互动墙,让老人们时刻保持与村委、社工的沟通交流;设置照片墙,营造老人们关于厨房的共同回忆。氛围打造后,老人们吃饭前常常三三两两地围观交流,介绍哪张照片有自己,当时在干什么……此外,小刘对待老人们的态度也让他们感受到满满的温暖,之前吴奶奶因为取餐时不小心把餐盘掉在地上,不好意思重新打饭,没吃饭就回家了。小刘了解到情况后,立马去到老人家里送上午饭,同时宽慰老人,让老人不要自责。小刘对老人们的付出和关心也得到了老人们的积极回应,郭奶奶是这样评价小刘的:“看着小刘,就跟看着我自己那孙子一样亲”。

“暖暖的厨房”文化墙

 

培育志愿者筹集资金,推动项目持续运营

为了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小刘积极发掘培育厨房志愿者,营造互助氛围。小刘带领团队制定出了志愿积分制度,包括志愿服务内容,志愿激励物品,以及积分对应关系等。并在就餐时讲给老人们听,鼓励老人们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积分制度公布后,有几位老人开始在吃包子的时候来到厨房帮忙包包子,小刘及时将志愿服务情况进行公示,并定期举办志愿表彰活动,以此来吸引更多老人积极参与。后来,厨房招募志愿者蒸馒头,又有几位老人陆陆续续的加入,曹家圈村“暖暖的厨房”志愿者人数正一点点增加。

为就餐老人讲解志愿积分制度

除了培育志愿者,小刘还积极链接资源、发动社会力量筹集资金。今年的中华慈善日,他带领团队联合机构的其他站点开展了一场公益市集,通过互动游戏、义卖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仅为“暖暖的厨房”项目筹集到了宝贵的资金,还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并参与到了农村困难老人助餐项目当中,一同为农村困难老人筹集“热饭”。

公益市集

 

人物简介:刘鑫昆,社会学硕士、助理社会工作师,现就职于济南槐荫积成社区社会服务中心,吴家堡街道社工站副站长、吴家堡街道曹家圈村“暖暖的厨房”项目负责人。 

 


发文单位 : 济南槐荫积成社区社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