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起步区崔寨街道社工站2024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者:起步区崔寨街道社工站                   点击数:596                   发布时间: 2024-12-31

引言

凝眸过往途,思绪尽翻涌。2024年,崔寨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于岁月长河中稳步前行,持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常言云:“跬步千里,聚沙成塔”,社工站在这一年里从蹒跚学步逐渐走向健步如飞,其成长与蜕变清晰可见,与往昔相比又攀上新的台阶,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跨越。这一路离不开起步区民政的高瞻远瞩、崔寨街道民政的悉心关怀以及起步区社工总站的有力引领,更得益于每一位社工的不懈努力与无私奉献。正因各方携手共进,崔寨街道社工站方能在跬步积累间跨越千里,于细微汇聚处铸就巍峨,让我们共同回顾这一年的点滴与辉煌。

一、社工站基本概括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在起步区社会事业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济南市建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于2021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现有3名驻站社工并全员持证。社工站站点面积达300平方米,站内配有社工办公室、个案工作室、小组工作室、多功能活动室、档案室及作品展示区,设施齐全,环境温馨,为开展各类专业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本年度,崔寨街道社工站聚焦民政主责主业,聚焦社会救助和社区治理两大服务领域,以辖区困境人群和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群体,以多维体系的资产建设理论为本,充分考虑多元元素的影响,提升资产建设对象的能力及满足其多元需求。形成“崔寨·青翠拾光”品牌计划,以“少儿相伴”童意坊儿童专项服务项目、“心心相印”心智障碍青年工作坊、“生命奇旅”记事录和资源咖联盟四个项目为依托,完成“崔寨·青苗成长”困境人群精准服务微平台和“崔寨有‘声’”社区融合参与微平台的搭建,密切关注服务对象的多方面需求,探索本土化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五社联动的力量,推进辖区居民社区融合进程,构筑多维社会救助新生态圈,实现“助人、自助、助他”的目标,打造崔寨街道社区治理新格局。

二、服务统计

1.建档数据:“一米爱心”精准摸排困境人群建档80份,心智障碍人士建档14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建档160份,特困供养人群建档50份。

2.志愿服务:开展志愿服务60次,服务人次共计835人次。孵化培育志愿服务队3支,包括“壹基金”儿童志愿服务队、“坚强后盾”家长志愿服务队和“爱在崔寨”村居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286人,志愿服务时长1495.71小时。

3.个案服务:开展个案工作4个,个案持续跟进24人次。

4.小组工作:开展小组5个,服务次数21次,服务人次共计199人次。

5.社区工作:开展社区10个,服务次数77次,服务人次共计979人次。

6.主题活动:开展主题活动42次,活动服务人次共计477人次。

7.专业水平:共接受督导23次,督导时长合计72小时,参与培训15次,培训时长合计56小时。

8.社区基金:成立4个社区基金,包括山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崔寨村社区基金、李善仁村社区基金、王河村社区基金、清宁村社区基金。

三、服务实施情况

(一)精准入户深探需求,筑牢服务根基

崔寨街道社工站秉持专业精神,组织社工深入辖区各角落,针对低保、特困人群及心智障碍人群等困境群体开展全面入户走访。在走访中,详细记录其生活状况、所遇困难等基本信息,为后续精准服务提供坚实的依据,确保服务有的放矢,切实回应需求。

(二)因材施教精准滴灌,促进儿童茁壮成长

1.兴趣培育与学业提升双轨并行

依据儿童兴趣爱好和学业状况进行细致分类,崔寨街道社工站对不同类型儿童分别开展“花花班”儿童兴趣社团与童梦实验坊,充分激发儿童在艺术、科学等领域的潜能;针对学习进度有差异的儿童精心打造四点半课堂,满足其在学业方面的需求,为儿童学业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在服务过程中,社工密切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法,确保服务效果持续优化。

2.文化传承与亲子互动融合推进

按照儿童年龄层次和家庭文化背景,分类组织儿童传统文化体验小组和亲子互动小组,带领儿童及其家庭在文化体验中传承民族精神、增进亲子感情;结合儿童对家乡认知程度开展“我和我的家乡之云游山东”社区工作使儿童在虚拟旅程中深化对家乡的热爱,社工全程跟踪观察,适时引导互动,推动家庭文化氛围持续升温。

3.主题活动与个案帮扶协同发力

围绕儿童成长需求策划各类主题活动,如“不止这壹天蓝” 蓝色行动、世界微笑日主题活动等,社工在活动中实时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和心理变化,动态追踪其成长轨迹;对于流动儿童和低保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深度个案服务,持续跟进其生活和学习困境,深入剖析问题根源,精准制定帮扶策略,并根据儿童成长进程灵活调整方案,全力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三)多方协同个性赋能,助力心智障碍者前行

1.技能培养与社交拓展相辅相成

根据心智障碍者的残疾类型和能力水平进行科学分级,为其定制手工小组,使其在手工创作中逐步提升手部精细动作和协调能力;针对不同生活自理能力的心智障碍者开展家务技能提升小组,助其逐步掌握实用生活技能,在服务期间,社工动态监测其技能提升进度,及时给予个性化指导和鼓励,增强心智障碍者的生活自信。

2.家庭支持与社会参与同频共振

结合心智障碍者的社交需求和社区接纳程度,开展“我想和你做朋友”、“绘梦未来,艺起同行”等社区工作,帮助心智障碍者勇敢走出家门,融入社区生活,社工与社区志愿者紧密配合,为其搭建友好交流平台,促进社区融合;同时搭建喘息驿站,为残疾人及其家属提供情感支持和休闲空间,社工积极协调各方资源,联合家庭共同为心智障碍者营造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有效缓解家属照护压力。

(四)资源整合创新驱动,促进社区融合发展

1.文化传承凝聚社区向心力

以《故乡痕》为纽带,积极挖掘村史文化与生命故事,收集3篇村史故事与6篇生命故事,唤醒居民社区记忆,传承乡土文化,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凝聚社区向心力。

2.资源联动共建共享美好社区

崔寨街道社工站积极链接12个社会组织和慈善资源,打造铜牌展示墙与资源展示区,实现资源可视化。落地9个服务项目与7个服务基地,运用“需求导向+资源整合”模式,精准匹配社区需求与资源,推动社区服务多元化发展,提升社区活力与凝聚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

四、媒体报道

本年度,崔寨街道社工站共计撰写新闻稿170篇,发布视频5个,其中山东省社会工作协会中稿24篇,济南社工中稿13篇,社工客中稿12篇,社工观察中稿4篇,爱济南中稿1篇,济南日报中稿1篇,闪电新闻中稿3篇。

五、服务亮点

(一)数字赋能社工工作,打造“互联网+”智慧服务模式

紧随时代步伐,崔寨街道社工站巧妙融合互联网技术和传统文化元素,打造了“云游山东”等社区社会工作,使孩子们无需离开社区即可沉浸式领略齐鲁大地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遗产。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消弭了城乡间的信息鸿沟,拓展了服务半径,更让孩子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增长见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二)匠心服务,打造特色空间

依托心智障碍青年就业孵化基地,崔寨街道社工站全力打造的“淘乐乐”驿站,不仅为心智障碍青年提供了就业实训场所,还通过其收益反哺“暖乐乐部落”项目,形成了良性循环,为这个特殊群体创造了更多的生活可能。“暖乐乐部落”作为家长自助互助空间,不仅为心智障碍青年的家属们提供了喘息服务,还通过组织团体辅导、技能工作坊等活动,帮助他们获得了情感支持与自我成长。

(三)文脉相承,“生命奇旅”唤醒文化记忆

《故乡痕》编纂,旨在留住岁月的印记。通过口述历史收集、老照片整理等方式,系统保存了崔寨街道的地方记忆,既是对过往的致敬,也是对未来世代的一份珍贵馈赠。

结语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专业精神,砥砺前行。以更精准、更深入的服务回应社会需求,以更积极、更创新的姿态激活社区潜能,以更包容、更融合的理念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坚信,在跬步积累中,崔寨街道社工站将不断跨越前行,在聚沙成塔的过程中,铸就更加灿烂的明天。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崔寨街道的发展,为社区居民的幸福,不懈努力,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发文单位 : 济南市建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