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服务:强化志愿力量,助推基层治理

发布者:市中区杆石桥街道社工站                   点击数:6416                   发布时间: 2022-09-29

为充分发挥杆石桥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社工站)服务基层能力,社工站广泛走访调研,主动下沉服务,以“五社联动”机制为基础,不断探索服务模式,借鉴各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出“社工+”服务。在“社工+”服务板块中,丰富工作计划,梳理服务内容,与基层社区共建共融,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模式,以“社工+志愿服务”为例。

一、志愿服务的必要性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彰显了雷锋精神的魅力和风采,来自各行各业的广大志愿者,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给予更多支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凝聚广大人民群众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社工+志愿服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志愿服务发展空间,提升社会工作发展水平,打造社会工作“零距离、多渠道、精准化”的有效措施。

二、探索发展社区志愿者的路径

社区中有众多党员干部、热心居民及草根自组织,如何引导并合理运用这股“洪荒之力”,是社区治理的一项重要课题。“社工+志愿者”为社区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了专业支撑,能充分引导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事务,有效缓解基层社区人手不足的问题,为社区工作者松绑减负。

社工站发展居民志愿者示意图

社工站在发展社区志愿者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三面一体”的发展模式。

(一)社工站方面。通过多方联动,发现挖掘热心居民、居民领袖,为其培训赋能,使之成为社区志愿者,引导他们直接或间接参与社区事务,强化志愿服务意识。再通过培育孵化,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梳理队伍服务方向,指引队伍开展实践活动,在提升志愿服务队伍凝聚力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基层社区人手的不足的问题,也使得参与志愿服务的社区居民,在服务中增强了归属感和获得感。

(二)社区居委会方面。社区为参与者提供了服务平台,统筹安排参与各方的服务方向和服务内容,促使社区治理朝着共治、共建、共享的方向发展,使社区服务方向和服务内容更加精准化、细致化,延伸了社区服务触角,同时为社工站提供多方资源支持,与社工站形成融合共建的互助关系。

(三)社区居民方面。居民大众及志愿者在参与社区事务时,能够及时将居民的意见建议和社区的大事小情向社区居委会汇总反馈,使社区服务方向和服务内容更贴近居民需求,也起到议事协商和监督反馈的作用。在此过程中,社区居民深度参与了社区治理,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居民的自治水平;贴合居民需求的志愿服务,还使得社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进而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志愿者,形成良性循环。

三、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再推广

社工站在引导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过程中,以社区为单位,广泛推广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应用,引导各志愿服务组织项目化运作,根据各志愿服务组织对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掌握情况,系统化地进行培训与指导。针对志愿服务组织队员均不擅长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按照“先有后会”的原则,协助队伍完成系统注册,社区安排专人担任系统管理员,为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必要支持,确保队伍能顺利使用系统。

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志愿服务队伍能及时发布服务项目和招募信息,明确志愿服务主题,发展队伍成员,扩大队伍影响力,并能将志愿者的服务及时、准确、有效记录,为表彰激励提供依据。

四、促进志愿服务队伍有序发展

(一)深耕志愿沃土,探索长效机制。根据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对志愿者星级认定标准,社工站与社区共同制定并完善了社区志愿者嘉许制度,志愿者可以使用志愿服务时长,适度换取一定的社区服务,社区也会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褒扬和嘉奖,授予荣誉称号。措施的建立,使志愿者与社区之间的黏连度进一步增强,可避免以往的“凭感觉”“想当然”……,消耗社区志愿者的热情。

(二)扩大推广宣传,深挖志愿力量。根据所在辖区各社区实际情况,社工站结合社区各类活动开展志愿者招募的外展活动,向居民宣传志愿服务,推广中国志愿APP,完成志愿者招募并协助志愿者登记注册,壮大志愿者队伍,深度挖掘志愿力量。

(三)整合现有队伍,转化有生力量。以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为平台,鼓励辖区文体活动类社区社会组织拓宽服务领域,在自组织基础上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畅通社区与志愿服务队伍之间的沟通渠道,使志愿服务队伍和社区有效对接,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广泛开展民政领域志愿服务活动,形成社工和志愿者协同服务的氛围,引导队伍成员树立志愿服务意识,对初具志愿服务意识的队伍,进行再指导再培训,将“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确保培育孵化的成功率。

总体来说,志愿服务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志愿服务助推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细化社区服务内容并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社工+”服务是杆石桥街道社工站因地制宜、融合发展、服务提质的一项举措,将社工站建设提升到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提升社会工作全面开展,发挥“五社联动”机制作用,通过社工介入,盘活现有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以及公益慈善资源等各方资源,引导其参与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使社工站真正起到补充基层民政力量的作用,助推基层社区治理再上新的台阶。


发文单位 : 济南市鲁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