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飞翔,笑对人生——语言障碍儿童在关爱中成长之儿童个案服务案例

发布者:天桥区北园街道社工站                   点击数:594                   发布时间: 2024-05-17

一、案例背景

服务对象小文(化名)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7岁男孩,有先天语言交流障碍(口吃),表现在言语交流中出现非自愿的词语重复、停顿和拖长音。尤其在焦虑紧张时更为严重,对特定字词产生恐惧,是典型的STRG语言失调症。

因为口吃的原因,服务对象在校园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大家不愿与其交流,个别同学甚至嘲笑他、模仿他说话,给他起外号。面对这种情况,小文启用“让自己看起来不好惹”的防御机制来过度应对外界对他的评判,但这却造成了更多的同辈群体对其孤立。目前小文一年级就开始厌学,对外界充满敌意,在事物的认知上出现偏差。

二、问题分析

1.生理层面: 男孩, 七岁,语言失调症。

2.心理层面:小文对自己的评价过于负面,难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潜力,逐渐产生悲观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他的性格中缺乏自信、难以适应外界变化、对待问题比较消极。

3.家庭层面:小文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外出打工,来自家庭中的关爱有待加强。

4.社会层面:在学校里缺少与同辈群体的沟通;社会的支持网络也较弱。

三、需求分析

1.重构理性认知的需求:小文对口吃矫正没信心,内心缺乏安全感,对外界感到恐惧。社工需要与服务对象进行积极沟通,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心理疏导、引导其认识正确看待自我,培养积极应对挑战的勇气,同时协助他与外界建立正向互动,逐步消除恐惧感。

2. 建立社交网络的需求:小文因口吃的困扰遭受了部分人的负面评价与对待,这触发了他的心理防御机制,倾向于自我封闭。这显示他的社交网络处于异常状态。社工要帮助他建立健康、积极的社交网络,结交有益的朋友和导师,加强服务对象与同辈群体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联系。

3.学习技能提升的需求:小文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消极厌学。社工将帮助他拟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成绩;并尝试发现挖他的爱好特长,以促进其在某一领域取得显著进步和正向反馈,以点带面,树立学习的信心,获得同辈群体的认可。

四、介入理论

1.认知行为疗法(CBT):该心理干预疗法旨在改善心理健康。侧重于个人应对策略的发展,目标是解决服务对象当前的问题,改变其不正确的认知、想法、信念等,对于小文,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他改变“口吃不能治愈”的错误认知,培养其积极的信念,促进语言障碍的矫正。

2.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该理论强调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互动和支持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根据这一理论,社会工作者应帮助小文建立正向的社会联系,提供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帮助他恢复和扩展其社交网络。

五、服务目标

总目标:社工、家庭、社区联动进齐力矫正服务对象的语言障碍,建立与维护家庭与同辈的支持网络,重竖服务对象的自信心。

分目标:

1、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2、 进行家庭走访、引导小文的家庭加大对孩子语言障碍问题的重视,建构一个良好的家庭语言交流环境。

3、社工帮助小文制定学习计划、挖掘他的特长爱好,树立自信心。

4、社会工作者通过资源链接的方式邀请小文参与社区活动、同辈群体活动,帮助服务对象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

六、介入过程

(一) 介入策略:

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引导服务对象感受到自身优势资源,提升自我效能感;改变服务对象的非理性认知,疏导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提升环境适应性。

第一阶段:信任彼此,打开心扉。社工多方面了解小文的基本情况和其所处环境情形,为建立信任关系、协助其改变现状做好规划方案。介入初期,小家伙对“和社工一起玩”感到非常不解、没有积极性。所以,社工们一有时间就主动联系小文约他来社区,或者在小区里“偶遇”放学的他,制造交流的机会。社工通过和小文一起打游戏、一起下棋、送小礼物、陪他做作业等方式,消除了他内心的隔阂。小家伙逐渐也会向社工吐露心声,会主动来社区活动中心玩,他知道,社工哥哥姐姐不会嘲笑他口吃,他感受到了尊重与信任。

第二阶段:改变认知、树立信心。社工以真诚关怀的基本态度,通过倾听、同理心、认同、鼓励、尊重等专业技巧,对小文进行了情感支持和情绪疏导,同他一起分析“说话-紧张-口吃-更紧张-害怕说话”这种不良循环产生的原因,共同制定了语言纠正计划。这一阶段社工要鼓励他说出自身的焦虑和不安,缓解心理压力、纾解不良情绪,最后,让小文知道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只要有信心加之正确的矫正方法,口吃一定能被战胜。

第三阶段:联合家庭学校,重构支持网络。社工通过走访家庭的方式,与小文的父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因口吃问题遭遇到了困扰与挑战。并提供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方案,建议家长给孩子更多的关照和支持,建立起家庭支持网络;社工通过学校的老师,号召同学们理解小文,多帮助他、关心他,大家一起成长。社工鼓励小文参与校内的运动会、联欢会等集体活动,让他勇于展示自己,面对自己,要感体受到来自同辈群体的支持和关爱。

七、成效评估

1. 态度积极、正确认知:经过社工的帮助和关怀,小文表现出了明显的积极转变。他配合专业辅导老师,积极进行口吃矫正,只要感到有进步时,就向家人展示自身的提升,表达自己的欣喜。小文说他现在的目标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人生就会更加精彩。

2.正向反馈、信心增强:在参与社区活动中,社工发现小文对围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邀请他参加了社区的围棋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棋力得到了同辈群体的认可,大家都喜欢和他下棋。小文从中感受到了尊重和认可,自信心得到显著增强,他很享受这种经过努力得到的正向反馈。

3.融入集体、服务集体:在学校里,小文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鼓励和无私帮扶下,逐渐展露出更加自信与开朗的一面。他那种敢于挑战自我、战胜困难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赢得了同学们由衷的敬佩和认可。因此,每当有集体活动需要组织时,大家都纷纷推举小文来牵头。 而面对这样的信任和期待,小文向社工表示计划下学期竞选班长,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班级集体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也希望能够为那些同样需要帮助的人尽一份绵薄之力。

八、专业反思

1.社工在个案辅导中秉持着尊重个体差异的原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基于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我们认识到小文的成长背景、性格特质及问题表现构成了他独特的个人生态系统。因此,在设计和实施辅导方案时,社工需运用个别化原则充分考量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确保辅导策略能够精准地匹配其个人生态系统的需求,从而提供更为贴切、有效的支持。

2.在辅导过程中,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工基于社会工作的沟通理论,与小文及其家长建立了密切的沟通渠道,以确保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这种持续的双向沟通不仅有助于社工更好地理解个案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也为后续的辅导计划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社工也积极运用社会网络理论,与其他相关机构和人员展开有效的合作。通过搭建跨领域的合作平台,我们共同为服务对象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形成了一个协同、互补的支持系统。这种合作不仅增强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3.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社工明白小文的口吃的问题改善是一个长期且动态的过程,需要我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持续的关注和支持。在辅导期间,服务对象虽已取得显著进步,但为确保其语言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我们决定在结案后继续运用个案管理技巧,为他提供跟踪服务。通过这一举措,社工旨在巩固辅导成果,预防问题复发,并促进服务对象的持续进步。

                              投稿人:北园街道社工站 吴岳

                               机构:济南泉芯养老服务机构

                           联系方式:15853129058

 


发文单位 : 济南泉芯养老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