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守护 快乐成长 ——锦水社工站儿童成长小组顺利收官
“风吹夏日长,儿童小组忙”,为丰富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近日,锦水街道社工站在子顺北村开展的“童心守护 快乐成长”儿童成长小组顺利收官。
需求评估 目标定位
小组开始前,锦水街道社工站社工们通过联系辖区儿童主任,初步确定小组招募人选,之后与志愿者一起进行入户走访,通过访谈了解儿童需求。经过招募、遴选和需求评估确定了小组组员,本次小组活动共有8-10名留守儿童及同龄人参加。
结合孩子们的需求与社工对本次小组的规划,共同制定了“童心守护 快乐成长”小组的服务目标和工作计划。本次小组旨在提升留守儿童自信心、提升表达能力,通过小组的教育、支持功能改变他们的认知偏差,进一步影响其情绪调节和行为改变,从而学会建立同辈支持网络,达到促进其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目的。
玩转小组 聚焦改变
本次小组由“你好,很高兴认识你”“乘着想象的翅膀”“感受语言的力量”“走进心理教育”“生活中得一角”“说出你的变化”六节内容组成。在首次小组活动中,社工通过大风吹、小风吹等游戏引导孩子们打破僵局,消除陌生感,帮助孩子们互相认识,促进彼此间的良性互动。小组分享环节,孩子们在社工的引导下明确了小组的目标,制定了团结、平等、保密、非批判等小组契约,营造了信任的小组氛围。
第三节小组活动中,“无声你比我猜”游戏引发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虽然“虎背熊腰”“胆小如鼠”等成语的表演有些难度,回答的正确率不高,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演惹得大家捧腹大笑,现场气氛热烈。为了启发孩子们更好的配合,社工带领大家观看短片——《小绳子》,通过观看主人公玛利亚用一根小绳子与行动不便小男孩的相处,引导孩子们共同总结出“在与他人相处时,主动表达自己的重要性”。此时,社工带领孩子们重玩“你比我猜”,更改游戏规则为可以使用语言引导对方说出答案,这一次,正确率直线上升,孩子们体会到配合成功的喜悦,也认识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第四次小组活动时,社工站通过资源链接,邀请了专业心理老师对孩子们开展了心理健康辅导。心理老师利用“大家好,我的名字是XXX,我的优点千千万,今天我只说三个,一是……,二是……,三是……”的句式,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们鼓励自己、欣赏自己的意识。在整个小组活动过程中,两位性格较为内向、害羞的小组成员能够逐渐变得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了,社工看到孩子们的转变,也感到十分欣慰和喜悦。
复盘反思 经验总结
每次小组结束后,社工们都会撰写活动记录并对本次服务进行回顾反思,整个小组工作结束后,社工们进行了总结复盘。首先,在活动设计层面,社工们利用“你比我猜”“看图说话”等儿童喜爱的游戏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利用“我的优点千千万”“去掉口头禅”等活动,帮助孩子们调整认知视角,从优势视角认识自己,进一步促进其情绪调节和行为改变;利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布置家庭作业”等方式,进一步调整儿童的行为,使服务效果延展到现实情境中。
其次,在服务过程中,社工既是服务提供者,同时也是服务的媒介,社工自身情绪的调节也会影响服务进程。因为服务经验和水平的限制,有时候社工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开展计划工作,所以在小组初期社工的获得感就比较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自身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身情绪,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
最后,服务内容的本土化适用性也非常重要,服务环节的设置和活动内容的安排应该根据当地儿童的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和个人特质等进行不断地调整和磨合,提高活动内容与服务对象的适配度,从而使得服务内容与服务对象匹配度更高,从而达到较好的服务效果。
本次儿童成长小组的开展,不仅提高了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也让留守儿童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与家人、朋友相处,增强了朋辈支持,健全维护了亲子关系。锦水街道社工站通过“2+1+N”即“社工站+未保站+儿童主任+志愿者”的模式,以社工站为平台,用专业工作方法、资源链接等形式为辖区内的困难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让困难儿童健康成长,拥抱更好的明天。
作者:王一然、平阴县锦水街道社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