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相伴 重新出发——老年人个案服务案例

发布者:天桥区宝华街街道社工站                   点击数:6228                   发布时间: 2023-04-25

一、案例背景

服务对象黄姨(化名),74岁,退休在家,在社区黄姨是党支部书记兼社区楼长,平时非常热心帮着居民处理家长里短的琐事在居民中有较高的威信,谁家有困难都来找黄姨帮忙。老伴是单位同事,目前退休,退休后脑梗半身不遂,黄姨一直照顾老伴起居。在家中黄姨是当家人,家中的事情都是她来做主。有一个儿子已结婚,孙子在外念书。10月初由于一次意外摔伤,导致髋关节粉碎性骨折,由于不能下床,导致黄姨每天只能在床上度过,其他事情无法完成,这样的生活让黄姨感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慢慢的变得无精打采起来。虽然有家人的照顾,但是内心的空虚无法得到满足,情绪也变得失落。

二、案例分析

(一)服务对象的问题

1、生理层面

服务对象每天都会骑自行车外出,买菜出行都离不开它。但是也是因为骑自行车导致在路口的摔伤,造成髋关节粉碎性骨折需要卧床三个月静养,这期间不允许任何走动,只能休息。

2、心理层面

摔伤后的服务对象感觉到自己服老了,认为自己永远不能恢复到以前的身体状态,对未来的生活也产生了担心和焦虑,总感觉自己离不开人照顾,日常起居需要其他人帮助,给家人也造成了困扰。对其他的事情一概不关心和家人互动交流的频率也减少了。总感觉自己的日子要过到头了,心情也很低落。

3、社会层面

服务对象目前退休,是社区党支部书记兼社区楼长,平时非常热心帮着居民处理家长里短的琐事,在社区里面非常有威信。服务对象经常组织志愿者为辖区内残疾人开展助残服务,热衷公益,在社区中扮演者着引导者的角色。邻里之间人际关系密切,经常串门拜访。生病期间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均有看望对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也表示非常关心。

(二)服务对象的需求

1、心理需求:恢复服务对象脸上的笑容,丰富休养期间的生活内容,关注服务对象身体康复的状况,减轻服务对象的失落情绪。增强服务对象行动力,感受到自身优势资源,提升自我效能感。

2、生理需求:增强服务对象康复动力,鼓励服务对象积极复健帮助服务对象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3、社会需求:沟通解决服务对象楼长工作继任者选择,减少工作给服务对象带来的压力

(三)服务对象的优势

1、服务对象的自身资源:家人都在本地,照护比较方便,邻里之间关系较好,在社区内比较有威信,热衷公益事业。

2、服务对象的环境资源:社会工作站,居委会,康复中心等。康复中心的资源优势是针对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性康复服务。

三、理论依据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最基本的个案工作服务模式,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概括为人在情境中,要求社会工作者既需要深入个人的内心,了解他()的感受、想法和需求,还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对他()施加的影响,分析个人适应环境的具体过程。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包括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增强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开发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关系。

(一)理论假设

人的成长:受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三因素也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成长和发展。

问题假设:三种条件--早期没获得满足、现在压力使早期的表现出来、能力不足

人际沟通的假设:形成健康人格的条件

人的价值:每个都有价值,都有潜能

(二)治疗技巧

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与宣泄

现实情况反映、心理动力反映

(三)模式特点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四、服务过程

(一)了解服务对象家庭情况,建立良好的专业信任关系

在与服务对象接触之前,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了解到服务对象目前摔伤在家休养,无人陪伴十分苦闷,基于此社会工作者决定上门去看望服务对象。

在与服务对象沟通过程中了解到10月初由于一次意外摔伤,导致髋关节粉碎性骨折,服务对象从家中的主事人,社区的带头人,变成了需要被帮助的对象,心理落差较大。同时服务对象身兼数职,服务对象年龄越大越感到力不从心,摔伤后更是无力处理工作。服务对象一直想着辞去楼长一职,但是居委会一直不同意。尤其摔伤后服务对象感觉到自己服老了,认为自己永远不能恢复到以前对未来的生活也产生了担心和焦虑,总感觉自己离不开人照顾,日常起居需要其他人帮助,给家人也造成了困扰。对其他的事情一概不关心和家人互动交流的频率也减少了。总感觉自己的日子要过到头了,心情也很低落。

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多次探访,以真诚关怀的基本态度,通过倾听、同理心、认同、鼓励、尊重等专业技巧,对服务对象进行了情感支持和情绪疏导,促进了服务对象的情感抒发,引导服务对象改变摔伤一直以来的消极心理认知、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努力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个案介入,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服务对象也在社工的鼓励下更加积极地面对复健,重燃生活希望,社工也对服务对象的改变给与肯定。

(二)挖掘兴趣,增强服务对象行动力

在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流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服务对象一直对手工制品非常感兴趣。

于是准备了手工串珠与服务对象一起完成。社会工作发现,服务对象手部灵活度较高,对串珠的完成极富技巧,所以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探索自己手部的功能,可以在养病期间拓展一些其他的兴趣爱好,以便丰富生活,减轻孤独感。

在制作期间,服务对象主动向社会工作者谈起了自己年轻时和退休后的生活体悟,社会工作者通过语言为服务对象赋能,并通过倾听、澄清和同理等专业技巧告诉服务对象,她依旧是极其富有价值和能力的,只要安心养好身体,回到以前的生活状态指日可待。

(三)积极复健,帮助服务对象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服务对象经过两个多月的卧床休养可以下床走动,但服务对象却愁容满面,社会工作者追问后才了解到,现在虽然可以简单的活动但是需要依靠助行器,因为有伤口和长期缺乏运动每行动一步就感觉钻心的刺痛,走几步路就满头大汗,这种强烈的不适感让服务对象失去了康复锻炼的信心,感觉失去了希望。社会工作者听后首先肯定了服务对象为康复锻炼做出的努力,忍着疼痛还能坚持每天行走非常了不起;其次建议服务对象制定每天行走步数计划,把步数先从少到多,每天制定打卡计划,把目标量化也容易坚持。服务对象听后情绪也慢慢的恢复起来。同时社会工作者也会和服务对象家人沟通,增强家人之间的沟通和情感支持。

(四)恢复生活信心,准备结案

疫情过后首次入户,社会工作者观察到服务对象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通过和家人沟通了解到服务对象现在的身体有很大改善,由于家人的支持服务对象恢复的特别快,目前儿子儿媳已经不需要轮班照顾,服务对象完全可以自理。服务对象现在又恢复到和以前一样的健谈起来。服务对象目前已经可以借助辅助器具在家中行走,等天气转暖,身体恢复的更好一点,就准备下楼活动活动。心态也随着社会工作者的陪伴与身体的康复逐渐恢复开朗,服务对象脸上的笑容也变多了。服务对象经过与社区沟通目前也在培育楼长候选人,让服务对象能够安心养好身体。

五、服务成效

经过开展服务,服务对象从一开始的愁容满面抱怨生活服务后恢复对生活的信心,笑容增加起来,也愿意和社工分享日常活动。

行为方面服务对象从每天的卧床不起生活起居离不开家人的照顾,社工服务后服务对象的身体恢复的比预期还快,现在借助辅助器具可以在室内行走,个人的生活起居可以自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增加了,更关注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和情绪支持。

回顾整个服务过程,其实意外的发生是可以避免的,平时加强对老年人安全出行的知识普及,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能力都可以是老年人减少意外的出现。其次身体康复期间,重点要关注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健康。对服务对象进行赋能,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六、专业反思

社会工作者应首先与服务对象建立友好信任关系,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信息、顺利地开展服务。在与服务对象接触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找到突破口,抓住服务对象的心理需要,才真正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同时,社会工作者应整合多种社会工作方法,更加全面的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在本案中,服务对象的家庭以及所在社区,都十分支持,在个案服务过程中,获得家庭的支持,社区的帮助,对于个案服务的顺利进行帮助巨大。非正式社会支持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发文单位 : 济南康成宜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